返回

汉血丹心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正文 第七百一十四章 四海之外(1/ 2)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
在所有知情人的眼中,都越来越清晰地认清这样一个现实。长乐侯元召用十年时光,成功的把一块良材美质雕琢成了一柄无敌的宝剑。在他手中,完美的复制出一个不朽的神话。

一旦披甲罩袍跃上龙马的霍去病,恍然就是元召的分身。在城上城下所有汉军狂热的目光中,这一骑绝尘如同闪电霹雳,挟无尽杀气直接就冲到了两万北军大营叛军阵前。

无数火把亮如白昼,正在将旗之下与几个将军紧急商议退路的旬义听到齐声惊呼,在马上急忙回头查看时,骇然瞪大了眼睛。

八楞梨花枪带着凌厉的刺骨寒芒,在他的瞳孔中逐渐放大……几乎是连躲避招架的反应都没有来得及,已经被横贯咽喉!大红披风下的身影冷哼一声,单臂轻抖,撤枪收式,龙马长声嘶鸣于万军之前。她轻蔑的扫视了一眼像一截枯木桩般栽下马背的败将,其睥睨之态,无人敢于直视。

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,如探囊取物!两军阵前忽然变得很安静。那一人一马的光芒震慑全场,简直就让人生不起抵抗之心。

在城头上观战的李陵和陆浚这两个少年,如果不是碍于军中的规矩和身边老将的威严,早就跳起来喝彩呼喊了。在这一刻,对于这位师姐将军的敬仰之心,如滔滔江海无以复加。

没有出乎老将李广的预料。片刻之后,面对着黑鹰军和赤火军的前后步步紧逼,早已经被吓破胆的北军将校纷纷放下了刀剑选择投降。

从匈奴人冲进城去,到城外叛军束手就擒,前后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。随着那位受两王重托而来统领叛军的旬义被一枪挑于马下,这场叛乱或者说是闹剧就此结束。

黑鹰军将士们心有不甘的放低了手中的刀箭,先前的时候为了整个部署的需要,他们遵从命令佯败而逃,心中还憋着一口气呢。正要在武胜门前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北军,却没想到他们竟然这么怯懦,不战而降?

怀着这样的情绪,在分别押送这些叛军回去的路上,免不了会采取一些严厉的措施。虽然不能杀人,但让他们吃些苦头,总是避免不了的。

看着耀武扬威的黑鹰军和赤火军将士,坐镇武胜门的李广也不禁横生感慨。就算是大汉境内所有别的汉军都裁撤,只剩下这两支军队,也足以震慑不臣、威震四海了!

“这些叛军……不知道朝廷会怎样对待他们呢?”

面对着两个少年人探寻的目光,李广轻轻叹了口气。不要说这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军队了,就算是其余那些驻扎在各郡县的汉军,都即将迎来他们命运的大改变。李广心中非常明白元召的意图。明日之后,等他真正掌握大权的时候,第一步,恐怕就是要“精兵简政”。

从高祖皇帝至今,为了防范诸侯的叛乱和抵御四面邻国的侵袭,尤其是在与匈奴人的战争中,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军队力量。总人数将近七八十万的各种军队,耗费了帝国经济的三分之一有余。这样的消耗,无疑

严重的影响了大汉王朝内部的发展。

尤其令人不能忍受的是,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,能够真正形成战斗力的却是少之又少。在前些年,匈奴人之所以那么猖獗,在与汉朝军队的战斗中几乎是每战必胜。虽然一方面是他们确实很厉害,但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汉军战斗力的低下。

以当今天子那年亲自策划的“马邑之围”为例。兵分五路,总共将近四十万人马,可是却连与匈奴人接战的机会都没有,白白的浪费粮草钱饷无数,最终铩羽而归。由此说明,打仗只凭着人多是没有用的。

元召从进入朝堂开始,他一直的主张就是走精兵路线。黑鹰军与赤火军的成长,已经很好地证明了他的正确。如今匈奴已灭,四海荡平,他是绝对不能容忍再继续养着这些骄兵惰将的。

“这些不是我们该操心的。你们师父一定早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该去的地方!”

白首老将淡然回答一句。回首看时,翁城中大火犹未熄灭,三千匈奴尽成云烟。看来需要到天明之后,才能再开城门好好的收拾了。至于那些在另一座城楼上观望良久的外邦贵族王侯们,也已经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,在朝廷官员的引领下,回去重新定位与汉朝的交往关系了。

“现在这个时辰,城内的作乱者应该也已经被诛杀了吧……故意纵容野心的生长,然后一击必杀之!如此开局,果然是大壮声色。你们的小师父,越来越让人佩服了。呵呵!”

李广欣慰的看着未央宫的方向。他虽然从戎一生不参政事,但积累了这么多年的经验,却也能够看清楚这纷乱背后,那个年轻人从容不迫的布局。

“师父早就该站到他该站的位置上!只是他从前一直埋头做事,不稀罕而已……如果他明天当了大汉丞相,想想就令人激动呢!二十三岁的帝国丞相,执掌重权,恢弘天下!将来的大汉王朝能够达到一个怎样辽阔壮美的局面,真是无限期待!”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